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让乡村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发布日期:2022-06-16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路线图,强调了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乡村建设,既要从物质层面塑形,更要从精神层面铸魂,补齐乡村“精神短板”,让精神文明润心聚气,为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坚强思想保障。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为乡村建设铸魂,必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让乡村绽放精神文明之花,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涵养传统文化底蕴,在建设新房新村新貌的同时,保存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保留好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保护好古村古建和老树老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文化传承中留住乡愁、焕发新生。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群众参与为抓手,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大院、乡村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基层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为群众搭建学习场所和交流平台,让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利用农闲时间和重大节日,广泛开展灯会、歌咏比赛、农民运动会、地方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将文化服务精准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喜闻乐见、潜移默化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乡村建设要有魂,必须夯实乡村建设的道德基础,发挥道德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规制作用,解决“法律管不了、政府不好管”的事情。一方面要推进移风易俗。“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通过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会、禁赌协会、婆媳会、民事纠纷调解会等机制,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沉迷赌博等不良风气进行治理,刹住各类歪风陋习,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防止“因婚致贫”“随礼返贫”,莫让“礼尚往来”成为“礼上往来”,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要完善乡规民约。乡规民约是接地气、有人气的地方性知识,在乡土社会有较强的生命力。为乡村建设铸魂,要重视挖掘通俗易懂的乡规民约,让乡规民约体现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引导群众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法润民生,乡村善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离不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针对农业农村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通过乡村广播、宣传栏、法治讲堂和新媒体等方式宣传事关群众利益的法律法规,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促进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化发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环境,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涉农行政执法,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搭建“互联网+群防群治”乡村治理智慧平台,健全乡村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强化乡村司法保障,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用法治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郝涛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Produced By 聊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