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发布日期:2024-04-30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于4月26日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图为靠泊在青岛海洋工程高新装备制造基地舾装码头的“海葵一号”。新华社发

  4月21日,2024年北京书市上,读者在“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图书前驻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135届广交会上,“新三样”相关展区“光电锂”交易持续火爆。图为新能源汽车展区的智能充电设备吸引了众多采购商。新华社发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有哪些主要着力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黄恒学。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改变不适应新动能释放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和创新的内生动力

  记者: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

  黄恒学: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现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变革生产关系成为必然。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尤其需要与之匹配的科学机制、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都会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对现有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方面,要求有新的用工形式、人才激励机制和企业管理方式;在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生产、运用和保护方面,需要探索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政策举措、法律法规,加快构建成熟稳定、可靠安全、运行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要对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等等。为此,必须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不断创造性地突破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完善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继续运用这一宝贵经验,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改变不适应新动能释放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和创新的内生动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通过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端的供给,增加中高端的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和调整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体制机制,通过增强组织执行力、完善协作机制以及调整市场准入政策等方式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造环境,释放和激发每一个人、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创新创造活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记者:在您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黄恒学: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的优化组合与质量跃升,大幅度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也必然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例如,加强数字经济法治保障,完善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相关立法,明确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规则,对平台经济涉及的垄断、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互联网算法等加强规制规范,健全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制度;加强新技术新应用规范保护,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立法研究,加强技术规制和综合治理,建设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信息基础领域治理,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网络数据安全、关键软件安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将生态环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等。要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各方面制度更加规范科学,为新产业新模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法治保障,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

  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仍存在一些短板,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比如,新兴产业市场准入难、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管理机制不健全、科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记者: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有哪些主要着力点?

  黄恒学: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而激发动力和活力,必须有必要的市场制度作为保障和支撑。例如,只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鼓励创新创造;只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提高市场主体自主权和激发市场活力;只有各类市场主体都在负面清单外获得公平竞争机会,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质优者才能脱颖而出,也才能激励竞争者加大对创新的投资,推动产品或服务的升级换代,实现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效果,等等。相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备、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调整和优化。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以及破除地方保护,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畅通流动,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和关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体制和人才体制。当前一些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需求,教育的内容、人才的专业素养滞后于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的发展所需。与此同时,相比曾经跟跑式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当前我国急切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高质量教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各类人才,以科技创新为目标推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以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多元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调整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加快培养更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实践场域,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各类人才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工厂、研究院所,培育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落实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空间,进一步点燃创新引擎。

  处理好共性和个性、政府和市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记者: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更好作为,您有哪些建议?

  黄恒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适应、保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工作。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具体发展情况采取区域化管理,充分利用各地的特色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要根据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资导致的泡沫化,也不能单一模仿其他地方做法。同时,注重产业链的补齐和延伸,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引导,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引导和财政税收优惠、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保持自身特色,形成互补互助的发展关系,加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各地区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一,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而市场则依靠价格机制和竞争环境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并推动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过程。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对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引导和支持,增加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投资。市场的作用在于确保科技成果能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要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支持政府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实现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市场的高效配置之间的高效协同。第二,充分利用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挑战往往需要汇聚多方面创新力量,政府可利用战略规划、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协同创新,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同时,市场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速度快于政府,能够有效促使企业在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过程中进行尝试、竞争和协作。在市场的驱动下,企业不仅可以快速验证新技术的实用性,还能加速科技成果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由于在高风险和长期投资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一些不确定性和研发投入的巨大风险往往超出了一般企业的承受范围,政府的及时介入变得尤为重要。要通过政府的直接支持和引导,攻关那些具有关键意义的技术研发项目,确保科技创新既能够顺应市场需求,又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克服初期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和创新支撑,培育相应的创新文化,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更多动力活力。

  正确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培育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规划和建设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同时,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业务改造,促使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要完善创新体系,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方面,夯实产业创新基础,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不断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加强产业生态的整体布局,支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政策激励和资源整合,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聚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机遇的优势,提升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建立健全产业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行业产能情况,有效预防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通过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领域,减少低端产能盲目扩张,避免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
 

Produced By 聊城新闻网